当前位置:首页 >  都市·青春 > 鉴宝秘术 > 第三六零章 大唐香道
听书 - 鉴宝秘术
00:00 / 00:00

+

-

语速: 慢速 默认 快速
- 8 +
自动播放×

成熟大叔

温柔淑女

甜美少女

清亮青叔

呆萌萝莉

靓丽御姐

温馨提示:
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?
立即播放当前章节?
确定
确定
取消
全书进度
(共章)

第三六零章 大唐香道

鉴宝秘术  | 作者:北域神灯|  2025-05-09 23:21:39 | TXT下载 | ZIP下载

分享到:
关闭

 田宇的故事讲完了之后,张天元也是若有所思,关于微雕,他的确了解不多,原本以为微雕在收藏界根本不

算什么热门收藏品,可是张天元用电脑查了一下资料之后才发现,自己大错特错了.

之前就说过提起微雕,人们就会想起明人魏学洢的《核舟记》,他记述了"奇巧人"王叔远的核雕《夜游赤

壁》,令人叹为观止.作为我国传统的工艺技术,微雕艺术品在收藏拍卖领域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,微雕作品的

拍卖趋势和前景日渐红火.2005年春,上浦大众拍卖行曾拍卖一件微雕九龙壁,落锤价格敲定在66万元.而清末

微雕家于硕的作品,则是拍卖会上的抢手货,屡屡拍出高价.

一粒米大小的物品能藏纳什么对于许多人来说,或许视而不见,但对于微雕大师来说,却可以把整篇《陋

室铭》和一幅山水画装进去,这就是微雕藏品的魅力.如:唐代的雕刻家能在一根象牙笔杆上雕刻"将士行军图

",明代常熟的王叔远曾在桃核上镂雕成"东坡赤壁夜游图",而清朝因一位艺人在一粒芝麻上书"万寿无疆"

为乾隆庆寿,让微雕更加声名大噪.

微雕艺术是由我国3000年前的甲骨文演化发展而来的传统工艺美术,能在甲骨,象牙,珍珠,竹,石,瓷器

,米粒,头发上施展技艺,山水,人物,花鸟,禽兽,书法等不同题材内容都能在艺人刻刀下获得生动表现.微

雕也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,观赏者须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欣赏.在五花八门的收藏品当中,微

雕艺术品以其新,奇,微,特的特点,刺激了一部分收藏者的收藏**.

目前,国内收藏微雕艺术品多以名家作品为主,这些作品除观赏性外.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.作为普通收

藏者,无论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微雕艺术品,还是纯观赏性的微雕作品,只要艺术品位高,刻功好的均可

收藏.

如今微雕收藏在收藏界也是非常火热的.只是张天元以前没接触过.所以不是很了解罢了.

微雕在我国古代曾经有过一段沉沦期,不过沉沦毕竟不是灭亡.

命如悬丝.却一直传承着.

之前提到的田宇父亲收藏的那个唐代兽纹《心经》微刻铜镜在大约4平方厘米的空间里,刻了将近300字,字

比小蚂蚁还要小.

那时,还没有放大镜.别说"读者",就是刻者,也无从阅读自己的创作.

田宇的父亲是幸运的.他借助现代放大技术,成了第一个真正的观赏者.

王叔远的"核舟"刻得怎样,只能听魏学洢的叙述.因为已经遗失.再说,王叔远的微刻已经华丽转身,从

供养精神转身到了滚滚红尘.

在红尘里.微雕微刻得以复兴,日益茁壮.

但供养精神的《心经》铜镜,无疑是解读千年不朽传承的"密钥".

刻得何如

实话实说,相当不错.至少.当下很多中学生以钢笔正常写画,不见得能达到这位唐代微刻者的水平.

古玩古玩,只有玩,才能将它的文化给玩出来.

如果这面铜镜不落在爱玩的田宇的父亲手里,它很可能就是文化长河里永恒的"遗珠"!

其实田宇没有告诉张天元,他父亲喜欢微雕收藏,而他自己,也同样痴迷于这种收藏.

就在几年前,他淘了个直径大约3厘米的青铜小盒.

据传,小盒出自唐代某位高僧的地宫.

"看上去就像女人的化妆盒,打开后里面还有一块干结的泥饼."田宇后来告诉张天元说:"化妆品不太

可能呀!和尚会用什么化妆品吗"

综合研判,青铜小盒是唐代的.问题是,盒里装的到底是什么"药".疑惑之下,他掰下一丁点儿,掏出火

机,点燃.不"燃"不知道,一"燃"惊一跳:青烟袅袅而上,异香钻鼻而来.

香,这就是传说中的大唐之香!

香道在隋唐时代已经完备,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,不仅把佛教传了过去,也把与佛教密切相关的品香文化

带到了日本,奠定了日本的"香道".

插花,饮茶,弈棋,熏香等生活艺术源于我国.但是,到了今天,香道,茶道,花道这些典雅的生活艺术,

神圣而庄严的文化传承,对绝大多数我国人而言却颇为陌生.

西方有香水,东方有香道.

香,于人而言,诚如《香水》作者聚斯金德所云:"人可以在伟大之前,恐惧之前,美之前闭上眼睛,可以

不倾听美妙的旋律或诱骗的言词,却不能逃避味道.因为味道与呼吸同在……人若是要活下去,就无法拒绝味道

.味道直接渗进人心……主宰味道的人.就主宰了人的内心."

在西方,作为化妆品的香水怎么说都是一件俗事;在东方,品香一向都是修身养性的一桩雅事.

为找回失落的雅事,田宇赶往上浦,请求深谙香道的吴清先生"解剖"大唐之香.

"成分分析出来,发现有奇楠沉香,有胡椒桂皮.哈,胡椒可不都是熬胡辣汤的呀!另外,还有龙涎什么的

.哈哈,不能都说了吧!"田宇后来跟张天元成为了朋友,提起这事儿,不由笑道:"百说不如一品,成分分析

出来了,咱也比葫芦画瓢给复制出来了."

田宇小心翼翼地掰下一段不足1厘米的香头,一套行云流水的仪式,满室骤然荡漾着奇异的馨香.不是焚烧

,而是将一小块红红的木炭置于香灰之中.并在上面扒出个透气小孔;一片和田白玉安置其上,再将那段香头放

在和田玉片上.

"还不是完全的‘克隆’,没舍得添加龙涎,太贵了."田宇说:"室外.雾霾密布.那些天.我被折腾得

喉涩鼻痒.品香几分钟,竟然喉清鼻爽起来.哈.复兴大唐香道,不成想还能对付一下烦死人的雾霾天哩!"

在张天元研究微雕的时候,田宇也没有闲着,他看张天元那么专心.于是又重新拿起了手中的活儿开始做了

起来.

田宇不仅经验丰富,而且技术出众,基本上在一块碎料上绘制出图案之后,马上就可以开动琢玉机雕琢,那

双本来就看起来很细腻白皙的手在此时显得更为灵活异常,张天元只看到他拿着玉料在琢玉机的微型金刚钻头上

摆弄了一会,一个慈祥和睦的观音形象.就栩栩如生的呈现在了这个世界的眼前.

我国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,很多人都相信佩带佛,观音能逢凶化吉,保佑平安,并赐来福运.南方有男戴

佛公.女戴观音之分;北方有男戴观音,女戴佛之说.笑佛保主人心境豁达,事事顺利,快乐,多福,健康.观

音菩萨"大慈大悲","救苦救难","普渡众生".

田宇选择观音这种造型,自然也是有他的理由的.

当然了,一开始做出来的,依然只是粗坯,接下来同样是要抛光之后才能看出精彩之处的,不过这种小件抛

光起来比较简单,尤其还是机器自动抛光,效果就更好了,时间也会大大缩减.

约莫六个小时之后,张天元感觉肚子又有些饿了,正想着今天的饭可能已经差不多做好了,要去吃饭.

就听到抛光机里一声响,原来是那三个手镯抛光结束了.

一开始放进去的三个镯子,有一个是帝王绿的,还有两个是红翡的出来之后,那真得是红配绿,特别好看.

这可都是玻璃种料子的打磨出来的镯子,比起冰种的镯子,更加晶莹剔透,绝对不是什么凡品,经过抛光后

的镯子表面,散发着润泽惹人的红光和绿光,对着灯光看去,那犹如果冻般的镯子内,隐隐似有潺潺溪水在流动

,向外散发出一种动人心魄的荧光异彩,张天元之前还说自己对这种东西不感兴趣呢,可是此时手镯真正做出来

之后,他竟是也迷醉于其中了.

田宇又将没有抛光的镯子放进了抛光机里,这一次是直接放进了五个,因为一开始的三个也算是实验吧,确

认机器没有任何问题,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简单了.

他看到张天元那痴迷的目光,笑着说道:"张老板,你这材料本身就是顶级的,这还仅仅只是抛光而已,没

有做最后的清洗和上蜡处理,如果完成之后,即便是在背光的地方也能透出色彩了,非常漂亮的."

"哦,你说的是真的"

"那是自然."

"既然如此,就要拜托田设计师了,不过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,先吃饭吧,吃完饭之后再继续."张天元说

道.

"我就在这里吃吧,机器旁边必须得待人,不然出点什么事儿不好处理."田宇说道.

"行,我们一起在这儿吃,我让阿姨把饭拿来."

陕州这边做饭,没那么多讲究,大多都是面食,很少会吃米饭的.尤其在农村更是如此,今天做饭阿姨给做

的是麻食,这是陕州的特色面食,把油泼辣子往上面一泼,那感觉,真是非常带劲的.

麻食这种面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,当时叫"秃秃麻失去"(元代《居家必用事类全集》),也叫"秃

秃麻食"(元代《饮膳正要》).贾平凹先生在《陕州小吃小识录》称作"圪咜"(陕.北语).关中人称作麻

食,猫耳朵.以荞面为料,其实也没那么讲究,在张天元的村子里,大家就是用普通的小麦粉做的.掐指蛋大面

团在净草帽上搓之为精吃,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.主要分布在陕州,甘州,晋州,是大家喜欢的日常简.单饮食

的一种.

爱国将领杨虎城是陕州人,当抗战胜利的喜讯传来时,他情不自禁的对夫人说:"快给我买顶草帽,我要吃

家乡饭,再买些酒菜来,好好庆祝下."原来他的家乡在陕州省蒲.城县,那里的家乡饭就是麻食.草帽作为日

常的雨具,在当地作为制作麻食的工具,为的是搓上草帽上的花纹.

(.)

(快捷键:←) 上一章返回目录(快捷键:Enter)下一章 (快捷键:→)
next
play
next
close
X
Top
关闭
手机客户端
APP下载